天津
建校:1919
类别:综合类
简称:南开
部门:教育部

南开大学——法学院

南开大学从1919年建校起,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指导思想,强调法律、政治、经济等多学科密切结合。在南开大学的历史上,法学学科先后隶属南开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和法商学院。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和法律专家梅汝璈、徐谟、萧公权、王赣愚、张金鉴等先后任教于南开。1980年,南开大学建立法学系,首任系主任潘同龙教授。1985年,著名法学家李光灿教授调入南开大学,领衔成立了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并担任名誉所长,法学家吕世伦教授担任首任所长。高尔森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国际经济法研究,自198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95年成立国际经济法研究所,高尔森教授担任首任所长。南开大学于1994年按法学门类组建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法政学院,于2004年5月按法学一级学科成立法学院。2015年8月搬迁至津南校区。现任院长宋华琳教授。

南开法学于1984年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天津市法学一级重点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和“985工程”建设项目单位。

学院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长期访学经历。有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与法学组)成员1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入选者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1人、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天津市优秀法学家当选者3人、天津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当选者15人。2021年底,有全日制在校生1049人,其中本科617人,法学硕士研究生99人,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249人,博士研究生84人;另有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28人,留学生(含港澳台学生)31人。

法学院学科布局完整,整体研究实力较强,科研成果显著。本一级学科点九个二级学科都具有一定特色,整体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在宪法行政法、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学术集群,在医药卫生法、竞争法、海洋法、土地法等领域形成学术特色,一些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CSSCI刊物论文200余篇,国际知名SSCI刊物论文多篇。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到账经费16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后期项目等共16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天津社科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项。

法学院依托百年南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大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培养具有公能特色的卓越法治人才为根本任务。学院强调“课堂教学、创新科研、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法律实务界骨干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定期组织学生赴最高人民法院、天津市高院等实习锻炼,选拔培养学生参加各类法学专业竞赛。自2001年起教育部在南开大学设置“经管法”试点班,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南开大学设立“信息安全-法学”双学位特色试点班。

法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通过客座教授、学生交换、教师访问、开设课程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都柏林大学、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天普大学、缅因大学、美利坚大学、圣约翰大学,仁荷大学、全南国立大学等法学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近年来学院举办了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经济法三十人论坛、法理研究行动计划学术研讨会、法律与社会科学年会、全国青年法史论坛、全国法律方法论坛以及演进中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国际研讨会、东北亚未来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信托法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主办有南开法学高端讲座、南开法学思享汇、南开法学工作坊、规制与公法沙龙、南开网络与信息法沙龙、竞争法律与政策沙龙、东北亚法论坛、南开青年法学沙龙、鸣响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

法学院立足法学传统学科,关注前沿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问题为导向,建设有18个跨教研室或者跨学院、跨学校的研究机构,其中校级研究机构9个。学院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法治建言献策,为地方法治服务,推动国际法治研究,在医药卫生法、竞争法、人权法、港澳台法、政府采购法、工程法、房地产法、气候变化法、反垄断法、生物安全法、市场监管法等特色领域开展学术交流,进行资政建言,取得丰硕成果。

招生简章
专业方向
专业
学制
学费
学习方式
地点
证书
2年
周末班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河南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周末班
广东
结业证 学位证
请完成安全验证
用户反馈
问题描述
还可以输入 300
还未填写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方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相关图片
可上传 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传3张图片
反馈成功
举报内容
  • 内容不真实
  • 旧闻重复
  • 内容质量差
  • 软文广告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成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