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年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更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是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单位,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原建设,打造“一院两区一中心”的高水平三甲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前总占地面积55.31万m2,临床医技学部37个,病区324个。医院坚持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差异化发展,致力于将河医院区打造成为复杂疑难急危重症综合诊治院区,将东院区打造成为国际化院区,将北院区建设成为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将南院区打造成为立足郑州航空港区、辐射豫东南的外科、急救、肿瘤、血液领域表现突出的现代化院区,并在郑州市西部布局一个服务延伸点,纾解河医院区就诊压力。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5710人,卫生技术人员14058人,正高级职称878人,副高级职称2292人,中级职称817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工2638人,硕士3627人。现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7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青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人、中原学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0.536‰,国内排名第15位,医院贡献占比约50%。2022年临床医学持续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1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75个。有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医学中心(呼吸、神经、创伤、妇产、骨科、口腔和传染病)。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获评A+等级。医院在2023年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获评A++++等级,5个专科进入排名前十,23个专科进入专科声誉提名。
医院始终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是河南省唯一拥有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胰腺、小肠等六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其中,肝脏、肺脏、肾脏移植数量居国内前五,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五年居国内医院第一,2024年达全球第一;3D打印技术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积极开展新技术,在食管癌防治、生殖医学、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器官移植等多项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2024年,郑州大学开始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院办学”,医院负责第一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办学任务,已开始独立招生,目前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8100余名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任务。临床医学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专家评定,住培工作实现荣誉“大满贯”。我院专家作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主编代表性专著88部。2021年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现有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平台,河南省医疗领域首个重大科学装置--河南智能医学研究设施,以及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84个省部级创新研究平台,科研平台面积达3.54万平方米。近年来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6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领域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平均每年获批国自然基金100项左右。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排名第15位,2019-2023年五年总科技量值全国排名第18位。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一院两区一中心”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医院智慧服务三级,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居国内前列。设在医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服务体系覆盖协作医院达1000余家,可进行跨国远程医疗互联互通,未来将沿“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逐步扩大国际远程互联。
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高端螺旋CT40台、核磁共振(MRI)37台、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3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6台、回旋加速器1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4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37台、直线加速器9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1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00余台等。医院还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先。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双中心”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强院,为健康河南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