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昌平区
建校:1958
类别:理工类
简称:华电(NCEPU)
部门:教育部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58建校之初的动力系。60余年来,学院与学校一起历经调整变迁,不断发展壮大。学院以其包容并蓄、均衡有道的精神,派生出一批新专业和新学科方向,孕育了若干院系,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2005年机械工程学院并入,组建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强化党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并顺利通过验收,并获“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共青团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经过不断积淀,学院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学科内涵日益丰富,传统优势更加突出。学院学科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行列,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排名均位列 A-,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学科排名均稳步提升,“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位列ESI世界前1%行列,“工程学”位列ESI世界前1%;行列。

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点,13个二级学科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设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获全国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获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热能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0余人,高级职称13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等,并拥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等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一批优秀教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7个专业大类和8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为“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1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新增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与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初步建立了涵盖能源动力、能源装备、能源材料、能源环境、能源存储的“大能源”专业体系。

学院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及二等奖2项。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被列入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09年“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新班和实践班培养模式实施。2012年发电厂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2018年成立“吴仲华学院”全面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严爱计划、大课责任教师制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

学院现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碳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学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承担和完成“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机”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400余项。学院在先进能量系统热力学及集成优化、多相流与传热传质、污染物脱除、电站设备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等形成较强的优势研究方向。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煤的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111创新引智基地进展顺利,并与2021年获批“氢能的安全高效利用”111创新引智基地,与普渡大学(西北校区)等高校开展本科联合办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能源领域人才。依托学科优势,组织“超临界二氧化碳碳动力系统研讨会”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会。

近年来,本科生在“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项,保持了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动力工程”专业获得全国首批工程硕士(设备监理)培养资质,与30余家电力科研单位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已成为学院科研的主力军,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60余年来,学院以国家电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己任,担当不同时期电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和使命,累积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超过三万余人,在能源电力领域和社会享有高度赞扬和盛誉。未来,全院师生将秉承华电精神,继往开来,为“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华电成为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继续提供充沛的“动力”支持。

招生简章
专业方向
专业
学制
学费
学习方式
地点
证书
2年
网络班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网络班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网络班

集中班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网络班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2年
网络班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结业证 学位证
请完成安全验证
用户反馈
问题描述
还可以输入 300
还未填写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方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相关图片
可上传 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传3张图片
反馈成功
举报内容
  • 内容不真实
  • 旧闻重复
  • 内容质量差
  • 软文广告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成功提示